如何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
时间:2018-10-27
来源: 百度百科
我过去管理的一家酒店员工流动率比较低,能源费是同类酒店的一半,酒店生意比较红火,客人认可度较高,所以,这家酒店的董事长曾经找我,希望我回去讲一讲为什么我离开后,酒店员工流动频繁,生意滑坡,且能源消耗控制得不好。我婉言谢绝了他的盛情之邀,因为有些话不好讲,或者说即使讲了出来别人也根本不愿意听,有耐心听也听不懂,听懂了也不愿去做。上述问题都是表面现象,根子在员工(包括总经理)的脑海里没有主人翁精神。如何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是个时髦而不朽的话题,网上在爆炒热议,专家在高谈阔论,结果谁也说不到点子上,但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确实越来越淡,可谓薄如蝉翼。不仅酒店业的员工这样,整个中国企业的员工有几个具有主人翁精神的?有人埋怨,现在的人,尤其是年轻人真是九斤老太——一代不如一代。有人分析,现在的企业以私营居多,既然企业归了私人老板,打工一族怎么会变成主人,那主人翁精神从何谈起呢?有人谴责,现在的教育失误,道德风气江河日下,拜金主义思想越来越浓,多给钱多干,少给钱少干,不给钱则不干,什么精神与他何干?这些说法毫无道理。
我认为,现在企业员工流动频繁还算是件好事,起码员工由于各种不满和抱怨而通过辞职离开排解发泄了,你看近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十三跳,搞得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通过自绝方式而去,在这种血淋淋场景下谁还会敢去想、敢去奢求这里的员工会有主人翁精神呢?有人把这十三跳归罪于军人出身的郭台铭的军事化管理,有的归罪于员工每天的十二小时的上班时间,有的归罪于员工的薪资很低,甚至有的专家归罪于整条流水线的生产流程,若是使用由日本佳能创造的细胞式生产流程,员工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自杀了。这些分析都太幼稚。
问题的关键在哪儿呢?解决问题的良方又在何处呢?我首先要说的是,员工缺乏主人翁精神,没有归属感,百分之九十的责任在领导。只有企业的各级领导把自身的缺点错误解决掉,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就会自然回归。本文所指的企业,涵盖了所有性质和所有行当的企业。
纵观那些员工赋有强烈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企业,都有一批很好的管理者。孔子说:“修己以安人”,意即管理者先把自己修养好了,再去安定员工,使他们身安心乐,而又安居乐业,安居就是归属感,乐业才能有主人翁精神。这样的管理,看似简单,实际上并不容易。正因为不容易,所以,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的员工缺乏主人翁精神。要衡量企业中管理者的优劣,较好的准绳就是企业负责人在员工和社会大众心里的份量,因为员工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。针对我国酒店领导可能会产生的这样那样的问题,笔者特开出良方如下:
一、尊重员工
首先是语言上的尊重。俗话说: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,首先要尊重别人。反映在语言上,就是礼貌用语,谦恭说话。作为酒店领导,早晨上班遇到员工要热情微笑地主动打招呼,而不要非等到员工和你打招呼后再被动地和对方打招呼;下午下班或在店外碰到员工,都要主动热情地打打招呼,或简单地聊上几句,就是毛主席说的“干部要和群众打成一片”。大家不要小看这种礼貌招呼、和蔼的聊天,这不仅让对方感到了你的素质修养,感到了你对他的尊重,还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,员工今后有什么心里话都会愿意和你讲,哪天他要辞职,起码他会把真实的原因告诉你。说个例子,我离开一家酒店不久,就有一位主管辞职,他的辞职理由非常简单,他告诉我:“我每次遇见总经理时总是我先打招呼,而且他还从不搭理我,我招呼他三次不理后,以后我碰到他再也不愿和他打招呼了;不象您,每次看到我们总是主动打招呼,就凭这点我辞职了。”
酒店业主...
是谁拿走...